
(全媒體記者 郭元江 通訊員 王志東 明亮)綠油油的稻田一望無垠,沉甸甸的稻穗隨風起伏……時下,中峰鎮國煙扶貧有機農業產業園的稻子正一天天走向成熟,穿行其間,空氣里彌散著陣陣稻香。
中峰鎮位于縣城西郊,有耕地18465畝,其中水田11370畝,占全縣水田面積的1/6,是我縣糧油作物的主產區和豐產區,素有“竹溪糧倉”之稱。其唐代始封“貢米”的中峰稻米,米質如玉,形狀似梭,色澤光亮,香柔可口,富含人體所需鈣、鐵、鋅、硒等微量元素。
正是這一??此破胀▍s并不尋常的稻米,讓中峰鎮完成了華麗轉身,從傳統的農業大鎮成為現代“貢米之鄉”。
近年來,中峰鎮堅持“工農對接,產業興鎮”的思路,依托貢米傳統文化,大力開發竹溪貢米產業,通過優化產業結構、狠抓招商引資、建設項目基地等做法,全鎮貢米產業不斷發展壯大,助推了經濟社會良好發展。
在建設貢米基地過程中,中峰鎮全面推行“公司+基地+大戶”模式,制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,鼓勵農戶轉讓土地使用權,保留承包權,積極引導土地流轉。該鎮采取租賃承包的辦法,將土地有償轉讓給種植大戶和農村能人,讓有經營頭腦和經營能力的農戶承包經營,變零散種植為集中種植。一方面建立機制,提高農民參與種植的積極性,另一方面與加工企業對接,實行訂單種植,從而有效提升土地使用效益,促進了貢米產業的規?;?、集約化發展。
完善基礎設施建設,賦予貢米產業新動能。中峰鎮嚴格按照現代農業設施要求,完善河堤、田間作業道、“U”型渠、小田改大田、道旁綠化等“五個配套”建設,在貢米核心示范區新建堰渠35000米、田間路9000多米、攔河擋22座,漿砌河堤1200米,硬化田間作業道2500米,小田改大田3000畝,在田間綠化帶栽種景觀苗木30000株;建設四級氣象站1座,鋪設頻振殺蟲燈線路6000余米,安裝頻振燈234盞,安裝太陽能殺蟲燈120盞。目前,一個“田塊成方、路渠成網、道路通達、綠樹成行、有機高效”集生態、設施、觀光與一體的農業示范基地已基本成形。
伸開五指,不如攥緊拳頭。中峰鎮堅持“政府引導,企業主導,農民主體”原則,突出抓好龍頭企業建設,依托本地優勢農產品資源,引進益友和三元兩家貢米加工企業,推行企業+基地+農戶的模式生產經營。該鎮積極扶持企業發展壯大,不斷增加技改投入,建設標準化廠房和先進貢米生產線,對貢米進行集中收購、集中倉儲、集中加工,實行統一包裝設計、統一營銷策劃、統一市場品牌,逐步形成了年產一萬噸、產值過億元的加工生產能力。同時,引導貢米加工企業走精深加工路線,不斷開發貢米新品種,形成高、中、低檔系列貢米產品,滿足了不同層次的消費需求。
竹溪貢米品質好,歷史悠久,營養價值高,堪稱米中極品。為了打造貢米品牌,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,中峰鎮強化科技水準,對貢米進行標準化種植,依照十堰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實施的《有機食品竹溪貢米栽培技術規程》,在種植模式上實行“六個統一”,即統一良種、統一“旱育保姆”育秧、統一黑膜直鋪、統一測土配施有機肥、統一生物或物理技術防病治蟲、統一機插機收,保證了竹溪貢米“有機、綠色、健康”的內在品質,先后在“中國第五、第六屆(武漢)農業博覽會”上獲得金獎和著名農產品稱號。同時,竹溪貢米獲得了國家地理標志保護認證和有機食品認證,2011年,再次獲湖北省科技廳重大科技成果獎。
走進湖北雙竹生態食品開發股份有限公司,車間一派繁忙,一顆顆雪白如玉、晶瑩剔透的貢米從生產線上落下,堆成小山。公司負責人徐輝表示,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扶持下,企業生產經營持續向好,銷售收入和利稅連年刷新,共帶動全鎮12個村約5000戶農民通過貢米產業脫貧致富、持續增收。截至目前,中峰鎮貢米核心產地規范化種植面積已達11000畝,年產貢米5000噸,實現產值過5000萬元,實現了農民增收、農業增效、財政增稅的目標。
中峰鎮境內自然風景綺麗秀美,山峰高聳如翠屏,田野平疇如畫軸,是竹溪縣全域旅游的示范鄉鎮。當前,圍繞打造“茶山稻海、文明中峰”,中峰鎮正行進在“三產融合、農旅融合”的道路上。竹溪縣有機農業產業園是2020年縣委、縣政府確定的重點項目之一,該項目以建設“有機、智慧、觀光”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定位,致力于打造集農業生產、觀光體驗、知識科普、健康休閑、餐飲娛樂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,助力鄉村振興。目前,項目已引進三家企業從事有機農業生產,帶動專業合作社12家,通過茶葉、蔬菜、有機貢米、食用菌等產業,帶動周邊群眾就業創收或務工增收。
中峰鎮分管農業的副鎮長吳俊介紹,下一步,該鎮將按照貢米產業發展規劃,高標準、高質量建設貢米基地,進一步擴大貢米種植范圍和規模,力爭在三年內實現產值過億元的目標,帶動全鎮經濟社會實現跨越式發展。
在中峰鎮這片廣袤而富饒的大地上,一幅“農業高質高效、農村宜居宜業、農民富裕富足”的鄉村振興畫卷正徐徐展開。
1、凡本網注明"來源:竹溪新聞網"、"來源:竹溪論壇"或"來源:今日竹溪"的所有作品,版權均屬于竹溪縣融媒體中心,未經授權不得轉載、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經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來源,違反上述聲明者,竹溪縣委機關雜志社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2、凡竹溪新聞網注明"來源:XXX(非竹溪新聞網)"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,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。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,可與本網聯系,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。
3、如因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,請在30日內進行。電話:0719-2729868 0719-2722699